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 挺起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作者: 編輯:張靜怡 2024-03-28 18:22:52

內容提要:新時代愛國主義與法治化建設具有內在融通性。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情感系於斯、認同歸於斯的民族心、民族魂,而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新時代愛國主義與法治化建設具有內在融通性。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情感系於斯、認同歸於斯的民族心、民族魂,而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旨在以良法善治奏響愛國主義主旋律。愛國主義教育法堅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建立健全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四位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治理體系,對於挺起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深刻認識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立法背景與意義

  愛國主義教育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立場,在理論與實踐中與時俱進。以立法的形式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確立、強調、規范、引導,是時代所需,更是民心所向。

  (一)愛國主義教育立法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的全面貫徹

  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深入實施,舉國上下對發揮法治規范和保障作用的意識不斷增強。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堅定民族信仰、築牢護國長城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強調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法律形式述寫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領導體制和機制,明確了愛國主義教育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而引導人們深刻認識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三位一體”,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二)愛國主義教育立法是對民眾愛國熱情的積極回應

  將愛國主義教育寫入法律,是回應人民群眾強烈愛國熱情,更好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現實需要。愛國主義自古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黨領導人民取得的一系列偉大成就,更使得中國人民人心凝聚、愛國熱情空前高漲。針對“民粹主義”“狹隘民族主義”等非理性“愛國”、愛國主義教育主體間缺乏規范聯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缺乏持續發展動力等問題,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法治化軌道的社會呼聲不斷高漲。人民期待以法之名激發新時代愛國主義偉力,希望夯實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根基,營造更加積極向上、充滿凝聚力的和諧社會氛圍。在愛國主義教育立法過程中,來自一線的群眾智慧、基層辦法如源頭活水噴薄而出,為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的修訂提供了重要參考,促進了愛國主義教育法對各方意見的充分研究和吸收采納。

  (三)愛國主義教育立法是對既有法律法規的科學整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依法治國成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愛國主義教育也相應進入法治規范快車道——201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12修正)》為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法律規范,2016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從網絡安全層面對各種利用網絡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危害行為與不利影響進行了規范,201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明確指出“中小學應當將國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2018年3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從憲法層面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了明確宣告,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從實踐層面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在此基礎上,愛國主義教育法厚積薄發,填補了立法空白,聯動細化了百餘部法律法規中的愛國主義要求,將憲法義務轉化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規則,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制度的體系性、規范性、有效性,使愛國主義教育得以更好運行在法治軌道上。

  二、充分把握愛國主義教育法對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和影響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以法治思維提昇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尤其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是法治中國建設和治理現代化的戰略需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表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法則進一步明確將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治理的重心,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進青少年的心靈深處。

  (一)凸顯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地位

  青少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群體,學校則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雖然以往散落在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規定提及了愛國主義教育主體的范疇,但多為原則性規定,愛國主義教育主體地位不明、職責不清、邊界不強、權責不一,在聯動時也缺乏有序組織。對此,愛國主義教育法不但明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權力—權利—義務—責任—監督”體系,要求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全方位、全覆蓋,而且更加突出學校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愛國主義教育地位。

  具體而言,愛國主義教育法關於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主體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特定角色和責任義務的規定中,除政府外,學校教育所佔篇幅最多,且為其提供了多元化的實踐途徑和廣泛的社會支持。愛國主義教育法第十二條第二款專門指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第十七條則尤其強調家庭教育應“支持、配合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動”。這些都表明,愛國主義教育法將學校教育置於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中,中小學教育作為學校教育鏈條中的關鍵環節,必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完善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體系

  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開展需要完善的學校教育體系的支橕。愛國主義教育法出臺前,相關法律法規層級不夠高、約束力有限、內容太模糊,部分學校對愛國主義教育不夠重視,缺乏明確的教育目標,導致教育過程容易形式化,難以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對此,愛國主義教育法以其法律形式及明確規定完善了學校愛國主義教育體系。

  例如,愛國主義教育法第十五條規定“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鮮明地表達了對建立完善的學校愛國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視程度,並指出了實踐路徑。此外,依據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相關規定和精神,學校教育的每個環節應進行詳細劃分,以便明確每個環節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制度,保證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有章可循,為建立科學的教育體系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三)豐富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必須重視教育內容的選擇和完善。愛國主義教育有豐富的內容,只有選擇符合中小學生發展階段的內容,纔能起到良好的促進和引導作用。

  愛國主義教育法出臺前,一些中小學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對內容的選擇相對隨意,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出現了教育內容脫離實際的現象,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致教育效果不佳。2019年《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的《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通知》對於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進行了積極探索,愛國主義教育法則以法律形式進一步確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

  愛國主義教育法第六條列舉了八項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涵括理論、實踐、歷史、文化、制度等多方面,並以“其他富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容”作為該條的兜底條款,確保了愛國主義教育法關於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相關規定的周延性。此外,愛國主義教育法在教育內容選擇和建構方面還展示了相當的包容性與開放性,如第七條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第八條要求發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因素、第九條指出應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相結合等,皆體現出中小學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可以選擇豐富的教育內容,依據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精神原則,充分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保證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保障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實踐

  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走深走實,增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愛國主義教育法第五條指出“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堅持思想引領、文化涵育,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其中“教育引導”是前提和基礎,旨在內化於心,注重愛國主義知識和理論的學習;“實踐養成”則是目的和歸宿,指向外化於行,強調在現實社會生活中體悟愛國主義。

  過去,一些學校單純依賴課堂進行理論教學,導致青少年不能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無法充分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對此,愛國主義教育法不僅明確了“教育引導”與“實踐養成”不可偏廢、“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和體驗”應相輔相成,還規定了一些具體指示和操作路徑。如指出學校應承擔起“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場館設施,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活動”的主體義務,家庭、社會亦應進行支持配合。愛國主義教育法還對如何健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展的保障機制、保護和利用紅色資源等作了進一步規定,為中小學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課外實踐與體驗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保障,有利於實現日常生活中愛國主義具體情景、實例和環境的熏染,達到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細無聲之效。

  三、積極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在中小學落地落實

  新時代的青少年是中國的明天。以中小學為典型代表的學校教育主體要全面履行愛國主義教育法法定職責,做好全面融入課程、強化實踐育人、辦好品牌活動、深化家校協同等工作,促進愛國主義的種子在青少年內心深處生根發芽,使廣大青少年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在尊法學法上下功夫,領會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深刻內涵

  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愛國主義教育法,強化中小學師生對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法條理解,不僅要熟知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具體規定,還要深刻認識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實質和豐厚內涵,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既學全學准又融會貫通,不僅要全面、准確掌握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的職責任務、實施措施,而且要充分理解其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之間的內在聯動邏輯。

  (二)在實踐力行上下功夫,貫徹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具體規定

  嚴格遵循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積極探索融愛國主義教育和中小學教育教學為一體的新路子。一是全面融入課程。按照愛國主義教育法要求,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辦好、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並注意與高校銜接聯動,共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樹立正確的學科融合觀念,充分將教學內容與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在教學中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斷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二是強化實踐育人。在理論教學內容的指導下,適當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積極關注各類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參觀參與各級各類文化館、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的育人精品項目、紅色文化弘揚基地,充分利用其愛國主義教育功能,聯合精心設計校園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場館裡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等,開展好各類愛國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師生厚植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三是深化家校協同。發揮學校與家庭聯系緊密的獨特優勢,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專業支持,指導家長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使家庭教育與中小學教育成為堅定同盟。

  (三)在宣傳普及上下功夫,涵育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氛圍

  中小學既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進行普法宣傳的重要主體。對內,要結合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加強對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宣傳闡釋,並將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普法宣傳工作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推進愛國主義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法普法工作規范化和常態化。對外,要積極參與愛國主義教育法普法實踐,加強與政府、社會的聯動,各盡其責、協同推進,確保愛國主義教育法家喻戶曉,營造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正確有效實施的濃厚社會氛圍,涵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以法之力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既能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又能走進家庭教育細微處,更能深入社會教育實踐中,以良法善治促進熱愛祖國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從而使民族脊梁更加傲然挺立、堅硬如鋼。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國家榮譽、紀念、慶典法治建設的研究”(項目批准號:17AHJ002)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22.10.26.

  [2] 黃鈺晶. 論愛國主義法治教育的價值意蘊及其實踐路徑[J]. 思想理論教育,2023(02).

  [3] 陳融. 論將愛國主義融入法治建設的邏輯理據與實踐策略[J]. 思想理論教育,2019(09).

  [4] 張磊.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研究[J]. 人民論壇,2022(24).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6] 莫紀宏,諸悅. 愛國教育制度法治化研究[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21(05).

  (作者楊清望系中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范若婷系中南大學中國文化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人民教育》2024年第2期,原題為《愛國主義教育法:挺起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

  作者:楊清望 范若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我們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2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